为什么“易经”被人们称为“天书”,它包括哪几项
易经称为天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不懂的人因其晦涩难懂像是看天书而称其为天书,而懂得的人因其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哲理术数而称其为天书。她确实是中华文化之经典,几千年华夏文明无处不沉淀着她的身影。
之所以有人将易经视为“天书”,可能是因为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含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人类智慧的结晶,使得普通人在初次接触时难以完全理解和把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易经是晦涩难懂、无法解读的。首先,易经的核心思想在于阴阳平衡。
《易经》是一本从象、数、理、气四个角度全方位诠释宇宙自然规律的学问。《易经》原本是一本无字天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周易》的文字,只是其中最浅显、最容易让普通人看懂的一小部分知识。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终究窥得《易经》奥妙之一二,故做《十翼》以让《易经》这本天书有字可寻。
真正的《易经》通读者,如宋朝易学大家邵雍等,会抛开文字,直接从一阴一阳的无字天书中体悟宇宙大道。而《易经》被称为天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源于两部更古老的天书河图、洛书,尤其与河图有着直接的渊源。
《易经》并不是单单的一本书,它包括了《连山》、《归藏》和《周易》3本易书,前2本均已失传,目前我们所能学习到的只有《周易》,而这本《周易》就可以称之为“天书”,因为它包罗了世间万象,其内容十分博大精深,甚至到了可怕的地步,谁能真正掌握好《周易》,谁就能“无敌”于天下。
《易经》被称为“无字天书”,是因为其最初仅以图像和符号形式呈现,没有文字记载,且这些符号具有超越文字的普适性和开放性。伏羲时代无文字,以符号传递信息伏羲创作八卦时,人类尚未发明文字。

